当前位置:绘声绘色>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1章 独眼龙李二凤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独眼龙李二凤(2 / 3)

r>
“如此神怪若是有效,何苦要将士们效死厮杀?”

“怪力乱神,皆当破之!切不可录入青史,让后世徒增笑耳。”

李世民点头很是赞同。

至于光幕?那不一样,如今看来这或是后世的手段,至少至今也不求祭祀。

……

公安县小偏厅里倒看的很是欢乐。

毕竟事不关己,而且大汉虽以孝治国,但众人又不是傻子。

倒是张飞惋惜的咂咂嘴:

“真要有如此神效,何须军粮乎?”

想象中一筐永远吃不完的菜,一条永远吃不完的鱼。

多来一些,可供十万大军!

【作为二十四史当中的笑料之一,晋书虽不严谨,也有自己的优点。

唐朝不承晋,所以对晋朝便是不吹不黑的态度。

你说司马懿俘斩万人,胜诸葛而撤退?好,我记下来。

另一个人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好我也记下来。

啥?你说晋宣帝需要避讳?唐朝官员表示我呸,比之我大唐李二凤如何?

唐朝修晋史,总体就是一个不吹不黑的态度,修史书的官员们也和咱们打工人差不多。

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儿,挑挑拣拣拼拼凑凑,达标就算完事儿。

至于房玄龄这个监督的态度为什么这么敷衍?

有人说是因为好友杜如晦死了导致房玄龄开摆了,但这明显是扯淡。

杜如晦死于贞观四年的急病,晋书正式开修已经是贞观二十年的事儿了,此时杜如晦儿子都因为参与谋反被杀三年了。

更靠谱的说法应该是和二凤有关。】

因为这个消息实在太过惊骇,所以李世民暂时不去计较光幕又不叫他名字。

杜如晦傻愣当场:

如今贞观二年……不对,已经是元正二日了。

如今已经是贞观三年了,明年,自己的死期?

杜如晦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似哭似笑道:

“大家,犬子谋反,死罪不赦。”

李世民扶着杜如晦拍拍他后背安慰道:

“克明,如今大事,当以你身体为重。”

“杜荷无罪!”李世民异常肯定。

十五年中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如今既知,引以为诫,则必不复犯。”

李世民想的很清楚,远的不说,武庙这东西不也是贞观年间没有的东西?

只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必须死!

以及……他李二…郎,活着的时候居然有人敢谋逆?

光幕用词他还是看的明白,克明之子是参与,而非主谋。

李世民居然有了点兴奋之感,外有贼,内有逆,自己依然做到了后世称赞的千古一帝?

不愧是我!

而如今之大事,当是杜如晦的身体。

涉及此事李世民反倒是有些心乱如麻了。

怎么偏生是杜如晦这个他最为倚仗的肱股之臣?

瞧了眼旁边低眉顺眼不发一言的长孙无忌,李世民轻吸一口气交待道:

“克明过了今日务必好好休息,不可如诸葛武侯一般操累。”

……

孔明看着光幕打了个喷嚏,对着担忧的黄月英笑了笑,孔明道:

“这唐朝的修史倒颇为有趣。”

心里则是对如此天子也会有人谋反觉得颇为奇怪。

执政十七年后谋反……孔明心里忽然想起来了武帝。

【至于说晋书的潦草和二凤有关,猜测逻辑链是这样的。

二凤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因此晋书也是要给太子做治国参考的。

贞观二十年晋书开修,然后二十二年,二凤身体不济,同年写《帝范》教太子。

所以晋书潦草就潦草吧,着急用,能凑活看就行。

然后二十三年二凤久病不愈,逝于翠微宫。

至于二凤的死因就太多了,旧唐书说是因为久病不愈,吃丹药尝试,结果吃没了。

现代一些医学上的分析认为可能是心衰加脑出血。

因为史书多次记录二凤登高吃力,心肺功能不强。

但51岁就死毫无疑问算早逝,更大概率来说,死法跟丞相有点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