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绘声绘色>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24章 西极道九千九百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 西极道九千九百里(2 / 3)

列沿着这金牛道前行,想起来离开成都时百姓的挽留,以及吴氏的泪眼。

轻声叹了一句

“大丈夫当如是。”

孔明同样骑在马上与刘备并肩而立,此时闻言笑道

“将趋汉中,主公可是忆起来高皇帝了?”

刘备点点头,感慨道

“高皇帝据巴蜀汉中,还定三秦,终围兵垓下,立不世之功。”

“汉中乃大汉发祥地,宛如故乡,如今趋近反倒情怯。”

这种心情孔明也能理解,于是点了点头选择东拉西扯点别的

“这金牛道经翼德拓宽夯实,且如今士卒皆有绑腿,走起来倒确实快速。”

说起来这个刘备脸上倒是泛起来笑容,点点头。

这事儿他还记得,当时接收了成都府库之后,孔明便将大部分物资都调取了出来,最大程度做到物尽其用。

其中有一批库存之铁,孔明便是建议制成工具由翼德大军携带,过金牛道时留下一批士卒缓行修路

毕竟当时不管汉中能否顺利打下来,成都与汉中之间的往返是肯定有很多的。

再考虑到后辈说的平益州后出兵汉中光行军就走了半年,刘备便挥笔同意。

如今还真是受益良多。

“不过等主公到汉中后,曹贼那边也当有动作了。”

刘备沉默了一下悠悠道

“嘿,曹贼惧我夺汉中,恐炎汉三兴。”

“然,若无民心,汉中不过死地。”

“若得民心,无汉中又何妨?”

孔明面上笑意更甚,摇了摇羽扇道

“既然如此,我等当还三秦以安定,治关中之糜烂。”

听到孔明说起来这个,刘备也叹了口气不愿去想如今的关中究竟烂成了个什么样子。

在这个小高台再次看了眼有说有笑神态轻松的士卒们,刘备扯了扯马缰回身道

“走吧,这里距汉中还需三五日。”

在都督成都的人选上,刘备最终也没太多犹豫,指定了张松。

刘巴则是接替了孔明在工坊以及小太学上的职责,变得愈发忙碌。

张松的能力固然耀眼,但在都督一地的人选上,最重要的还是可靠性。

虽然很不愿意这么想,但刘备也清楚的知道,张松在益州形同孤臣。

而这一点的原因也特别简单仪表不过关,而在察举制中,仪表恰恰是最重要的之一。

学识可以通过读书增加,谈吐可以通过练习提升,唯独这不受欢迎的五短身材尖嘴猴腮那是真没啥办法。

因此张松对于刘备的信任异常感激。

另一个问题则是出在张松的兄长张肃身上。

不同于张松的仪表负分,虽是一母同胞,张肃反而生得容貌甚伟,面容威仪。

故而在刘焉刘璋掌益州时,张肃的仕途反而颇为顺利,张松算是沾了兄长的光。

刘备接管益州后,便反而轮到张肃沾弟弟的光了。

毕竟相较来说,张肃虽然长得又帅又高,但才能实在平平,与张松相去甚远。

去岁刘备征南中既是为了平定南中,也有敲山震虎之意,结果没想到在成都震出来了张肃。

根据南中那边吴懿俘获爨人后所掌握的情报,南中和巴郡的大姓都是将消息送到成都,由成都官员转交给江陵振威将军府上的张裕。

而成都负责联络的官员之一,便是不被刘备重用的张肃。

而后面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张肃以官抵罪,褫夺为白身。

最终在刘备正式离开成都时,张松在万里桥上一拜,涕泗横流发誓必为玄德公守好益州。

回忆起来此事,刘备也是颇多叹息。

这张氏兄弟,得才不得貌,得貌不得才,一个欲叛旧主迎新主,一个人叛新主而迎旧主。

摇摇头将这些旧事暂且甩开,刘备强迫自己多去思虑一下汉中。

否则的话,若是回忆起来成都,最终就不免想起来成都的妻小以及还未来得及说个明白的吴氏女……

敲敲脑袋,刘备强迫这些想法暂时从脑海中清空出去,扭头去问军师

“孔明以为,关中夏侯渊何时会主动发难?”

孔明对此早已胸有成竹

“慢则二月中旬,快则就这几日。”

“曹贼若动,必先动关中声势浩大猛攻以掩人耳目。”

“待目光皆聚于此时,再对荆州发难。”

点点头,刘备对这个判断也很认可,并顺理成章推出了解法

“云长与元直,不失则为胜。”

“而我等在关中只须败夏侯,攻破长安,无论是否得潼关,便是必执胜券!”

在孔明和刘备领军在金牛道上跋涉时,五丈原的望楼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