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81 章(1 / 2)

这夫妻二人在天还亮着时到了那东边小院,宋慧娟放下已经睡着的小家伙,该是做饭便去做饭,那陈庚望却是坐下来拿起了树叶点着了火。

饭一吃过,躺到床上,这一夜便过去了。

初四倒是没甚事,日子照常过,到了初五早间,宋慧娟吃过早饭就和起了面,晌午还是要吃得一顿饺子,放上一挂鞭炮。

那鞭炮点起来噼里啪啦的实在热闹,但也是实在贵,趁着年关的热闹劲儿家家户户都会买上三两挂,每每点过,总会有一堆孩子们跑过来趴在地上捡漏。

许多大人站在一旁看得大笑,指着哪个动作快的小子说上几句,“这小子劲儿大,手也快……”,但宋慧娟总是看得心惊,有些炮一旦响得晚上一会儿,碰巧被哪个孩子捡起来,手都是要炸掉的。

这时候,宋慧娟总是感到庆幸,低头看看怀里的这个小家伙,回想起自己这几个孩子未曾在因此受过伤心中便愈发觉得幸运,但脚下也不免往后退上一步。

这般欢闹的日子与大人而言过到初五也便冷了下来,唯独对那些还跟在人身后的小孩儿们还有最后一个盼头——过十五放灯笼。

东边小院的小一辈还是太小,不知道要和大人闹着耍灯笼玩儿,大人也已经开始忙手里的活儿了。

天儿愈暖,夜里也愈好过,宋慧娟并未因此放弃对那些树枝树叶的抢夺,家中每顿饭都是离不了的,尤其是过了这么冷的年后,厨房那一堆原本高高摞起的柴眼看着低了下来。

这日早起天还不亮时,宋慧娟仔细看过小家伙仍安然睡着后,便缓着动作起身穿好了衣裳,拿出门后的那捆绳子却被床上的人叫了住,“去哪儿?”

“坟地,”宋慧娟回过头,看着那团小小的凸起却不敢大声,只伸出手往西指了指,说完轻声关上门出了去。

宋慧娟常去这地方捡树枝,也不是次次都收获多多,但一捆柴是不少的,对他们这个小院也是能撑上几回的。

绑上两圈,留出些余头,背上肩膀,扛着就往回走,这时天儿还是灰蒙蒙的,也是潮湿湿的。

还不到家时,就看得门边站了个高高大大的人,可那人瞧得见她后,不曾走上前来,反而退了进去。

宋慧娟把这一切看进了眼里,只跟上去进了院子,卸下肩上的柴,垒在小门前,随手拿起布巾甩去身上沾染的寒气,又仔细洗过手才进了屋。

而那陈庚望便坐在堂屋的冷板凳上看着那妇人径直直走进了那屋,俯下身子团团抱着要伸出胳膊的小儿,极温柔地与那还不会开口的小儿轻轻说道,“冷,不能伸出来,娘把手捂捂,等会儿就给你穿衣裳……”

大约过得半个钟头,又听得那妇人哄着那吃饱了的小儿去睡,她那声音愈发轻,不知那小儿可否睡了去,倒让坐在堂屋的男人生出了困意。

等宋慧娟哄下小家伙走出来,便见陈庚望侧着头闭上了眼,她抬头看了看院子里的天儿,雾汽已然散了许多,层层叠叠的烟雾蛮无目的的从烟囱里晃晃悠悠的往上飘。

捡出两个馒头,另抓起一个红薯,一小把面粉,锅中添上一瓢热水,去皮的红薯块扔进锅里,上面放上高粱篦子,坐上馒头就能点火了。

等到锅中的水烧开,烫手的馒头就热好了,再把面糊糊沿着锅边倒进去,搅拌几分钟,红薯粥便能出锅了。

这时,盛过饭摆在案板上的宋慧娟随手再往锅里添上一瓢凉水,灶下的余温足以把这一瓢凉水热个温温的,待到饭后刷锅时也就不觉得动手了。

这厨房的事忙得差不多了,宋慧娟终是出了这小门,对着正在檐下收拾柴火的陈庚望叫上一声,“吃饭罢。”

叫过人,拿起暖瓶添上一点热水,把那布巾放在水里,便趁机进去去瞧上一眼小家伙,几步路的工夫他也擦净了手,坐在了案桌前。

二人坐定,陈庚望便率先拿起已经摆在碗上的筷子,夹上几根咸菜丝扔进了嘴里,宋慧娟却是连咸菜丝也不多用的。

这样的冬日是没得啥菜叶子的,即使有也是要留到中午时吃的,早上这一顿有一个咸菜疙瘩已经是很好的饭了。

吃过饭,陈庚望便又起了身去折腾那些柴火,宋慧娟则是围着厨房打转。

这些事很快做好,这夫妇二人又接着忙个不停,一个不知去哪忙些什么大事,另一个却是看顾着孩子纺起棉花来。

日子这样过得快,小孩儿眼巴巴地数到十四缠着大人扎灯笼,这天仍是吃过饭陈庚望便出了门,宋慧娟才抱着小家伙哄上一会儿,就听到木门被人拍打出响声,“大姐?大姐?”

宋慧娟听到这声音,愣得一会儿,确定果真是浦生,又急忙忙抱着小家伙快步走了出去,“浦生不是?”

“是我,大姐,”走到门前打开门,真是宋浦生来了。

宋慧娟转身要将他带进来,可宋浦生却不肯跟她进去,只问,“大哥不在?”

这话问得出来,宋慧娟便有些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